- 索 引 號:QZ07102-0101-2025-00094
- 備注/文號:南發改函〔2025〕70號
- 發布機構:南安市發展和改革局
- 公文生成日期:2025-06-03
呂輝波等3位代表:
你們提出的《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及舊廠房翻修手續的建議》收悉?,F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:
近年來,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,制定出臺《便民利企若干舉措》《“營商環境創優年”行動方案》等文件,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。我市成功上榜2023年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(市),園區“分段驗收”新模式、“互聯網+不動產登記委托”等16個典型做法先后獲上級推廣。我市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優化營商環境,提振民營企業信心:
一是優化政務服務,提升營商效能。一是提高審批效率。建立重點辦、前期辦、招商辦、園區辦、城建辦、大督導辦“六辦”協同機制,聯動模擬審批、分期辦理工程規劃、分段辦理施工許可等舉措,創新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平臺、“藍黃紅”三級效能預警機制,項目開工平均縮短2個月以上。在商事登記和不動產登記窗口推行“審前服務”,安排專員提前審核業務辦理材料,平均辦理時間縮短60%。二是推動權限下沉。推行“政務+園區”“政務+鄰里中心”等服務模式,在南安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設立便民服務驛站,將45個政務服務事項延伸至園區,實現企業“辦事不出園”;梳理下放160項“馬上辦”“就近辦”、1780個“網上辦”、94個“掌上辦”、117個“自助辦”等事項至鄰里中心,讓群眾“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”。三是優化企業服務。聚焦企業群眾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無處受理、多部門無牽頭等各類非常規情況,升級改造 “辦不成事”反映專窗,推行“兜底辦”服務。健全政企早午晚餐會、政銀企對接會等機制,常態化開展市直“大篷車”、鄉鎮入企“三員”等活動,以問題解鎖為導向開展服務進企業活動,2024年累計協調解決企業問題776個。
二是落實惠企政策,增強企業信心。一是落實減稅降費。落實各項稅費支持政策,2024年減免退稅款超20億元;實施失業保險降率等政策,2024年累計減負約3346萬元,惠及上萬家企業。二是加強要素保障。在全省率先推出“無還本續貸”抵押登記服務,破解企業融資難題,累計為1.3萬多戶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115.08億元用好盤活低效用地試點政策,深化工業用地“標準地”改革,科學布局總用地面積5035畝的17個標準化工業園區,目前建成標準化廠房367萬平方米;在全省首創提出“政府+企業+高校+商會”的“四位一體”校企合作南安模式,助力企業引進各類緊缺人才。三是推動政策落地。線上大力推廣泉州惠企政策直達兌現平臺,目前上架各級政策282條,入駐企業2.2萬余家,累計兌現資金超1.33億元,實現惠企政策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。
三是引導企業發展,激發新生動力。一是實施培強育新。健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及市鎮兩級科技干部掛包制度,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會,推動500家企業納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;出臺《南安市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措施》等政策文件,分類指導中小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市場做優做強,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和國家級重點“小巨人”企業12家和6家。二是拓展外貿發展。成立全省首個外貿集聚區——南安市外貿集聚區,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外貿新型供應鏈服務,助力企業出海搶訂單、參展會、拓市場,開展全省首個對講機產業專項出海行動,組織25家對講機外貿企業赴迪拜參展,簽訂采購訂單超1億元;創新開展南安市電子商務師(小語種)培訓班,培養熟悉小語種并具備電子商務運營技能的復合型人才,為企業“出海”助力。三是推動智改數轉。聯合分行業開展數字化測評分析,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測評完成比例100%;持續深入建設我市4個高水平科研平臺,開展院企項目合作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和行業共性技術攻關等三項大院大所“賽馬”活動,助力解決行業關鍵技術難題。
下一步,我局將在落實已有措施的基礎上,探索推出更多支持民營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全方位、多角度宣傳各級惠企政策措施;及時收集、協調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,持續推進我市營商環境優化,為推動南安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。
分管領導:黃海堤
經辦人員:洪巧婷
聯系電話:0595-86370186
南安市發展和改革局
2025年6月3日
(此件主動公開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